城市设计作品案例分享(城市设计案例抄绘)

2025-01-24

2021年十佳城市更新设计案例:让老旧建筑重换生机

1、德国杜伊斯堡的库珀斯穆勒博物馆,通过瑞士知名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 & 德梅隆的精心设计,将新建部分巧妙融入码头建筑群,保留的筒仓不仅成为连接新旧的关键要素,内部也变身独特展览空间,展示了德国现当代艺术的魅力。

2、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成都市文殊院、大慈寺、宽窄巷子三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其重点保护与更新工作旨在维护传统民居特色,展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多元风貌。

3、在改造过程中,戚山山通过设计传承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引领了未来居民生活方式与古城文旅产业的发展。他将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中,通过保留传统元素,同时运用现代手法,使废弃的老旧建筑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以人为本是城市更新的核心价值。

4、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砖瓦的更迭,更是文化的延续与升华。在老旧街区的改造中,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气息的融合。那些古老的建筑,如同岁月的印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而新的设计理念与现代元素的加入,使得这些古老的街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5、城市更新,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与激活,更在于通过“文化赋新”链接历史与未来,激活城市的生命力与商业生机。THE ONE 壹壹建筑设计以“先锋与记忆”为设计内核,将YSS Studio 独栋办公楼打造成为网红孵化器,成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鲜活注脚。

6、上海世博在这方面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它必然会回归社会,回归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关于低碳、绿色的行动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从1933年以来,我们知道193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第一次确定要有主题。芝加哥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

设计屋顶花园,不可不知的6大经典案例

1、哥本哈根大学马士基塔绿色屋顶** - 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复原旧公共草坪活动区,融合野生与外来植物,展现丹麦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建筑典范,其设计兼顾可持续性与美观,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The Interlace践行可持续发展,通过屋顶花园、热带景观的天台和层叠阳台增加绿色环境,优化日照、风量和基地微气候,同时减少地面车辆流量,最大化绿化面积。美国芝加哥市政厅绿色屋顶,从空中俯瞰,楼顶的绿色花园使其与众不同。

3、屋顶花园的栽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轻质材料,如蛭石、锯末、蚯蚓等。,一般都是用。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做一些培养媒体。主要要求宽松透气轻便。设计时,树、花、植物要高大、浓密、错落有致,色彩要协调。攀缘植物可以作为装饰,让它们像花环一样围绕在建筑周围,营造出美丽的景观氛围。

4、案例一:瑞典斯德哥尔摩的79&PARK坐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公园Grdet边缘,Bjarke Ingels Group(BIG)的这一设计,如同对自然的礼赞。建筑通过精心退台,将视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5、二楼女儿房的配色选择了清新自然的原木风,加上质感纹理墙布,经典高级的配色不会形成视觉疲劳,没有使用那种“爸妈以为小孩喜欢”的花花绿绿,也是我与屋主夫妇的共识。三层的小房间设计为茶室,供男主人会客使用。

6、多年来,日本为了缓解都市“热岛”效应、节约能源、改善空气质量,一直致力于屋顶绿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日本环境省设立于1999年的“抑制热岛现象对策研讨委员会”,2000年选定东京、名古屋、大阪、京都、川崎、仙台等大城市作为试点,要求对建筑物实行屋顶绿化。

激发城市活力,你不能错过这5大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案例

1、首先,芝加哥湖滨水岸展示了改造废旧航道的成功,由sasaki与rose barney architects合作,打造了15英里的城市公园,成为密歇根湖畔的亮丽风景线。公园中的几何编织路径和多样功能空间,如餐饮、艺术展览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2、巴西馆似绿色“鸟巢”,展示了热带丛林般的设计以及“动感都市,活力巴西”的主题。该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互动展示,即观众可对一个个由等离子显示屏合围而成的立方体随意翻动,进而观察屏幕上的山川、花鸟、人物的不同侧面。土耳其馆 梦想迷宫盒子 土耳其馆是土耳其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3、哈利法塔(Burj Khalifa):作为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哈利法塔是迪拜市中心最引人注目的地标之一。你可以在塔的底部、观景台或者周围的公园里拍摄到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夜晚时分,塔上的灯光秀更是美轮美奂,为你的相机留下难忘的瞬间。

分享丨场地设计·案例分析

1、基地位于日本叶山绿树环绕的丘陵地带,面向富士山与相模湾。设计集中式布局,沿等高线设置建筑,解决自然环境与人工建筑的协调,最大限度创造面向风景的视野。建筑周边仅设最低限的交通用地,小路融入自然,风力发电装置点缀于场地,绿化方式保留原有地貌。

2、在工商银行总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体现在全封闭院落的设计之中,遵循着东方哲学的坐北朝南原则,彰显着沉稳与现代的交融。河南艺术中心的分区设计,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下沉广场与集中绿地相得益彰,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3、在保持场地原有高差的基础上,设计团队通过大屋面与中性支撑构件形成一统空间,实现了市场空间与买卖行为的直接关联,使空间、行为、结构和光线等元素形成合力,产生强烈而戏剧化的表达。黄涌市集——佛山的设计案例,反映了珠三角地区新村建设和市集文化的融合。

4、以下为设计案例解析: 秦厂村社区中心党建综合体:项目旨在通过引入经营性质的在地农产品、文创产品展销、餐饮、咖啡厅等社区小微商业及图书馆、画廊和体育设施等文化娱乐业态,探索一种乡村公共建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文化振兴的模式。保留篮球场功能,设置观众区,成为村里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地。

5、案例介绍——海法大学学生中心 项目概述 海法大学位于卡梅尔山脊的一侧,俯瞰着这座地中海城市的海湾。学生中心所在的场地地势陡峭,凌驾于深谷和海湾之上。起始于山顶的观景路径贯穿了整个校园,最后终止于学生中心的场地。为了避免对视野造成干扰,建筑的屋顶被设置在了观景路径的水平线之下。

多米尼克·佩罗设计案例

1、多米尼克·佩罗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将木材、钢和金属网与混凝土相结合,赋予建筑独特的质感。双层玻璃外墙上的格子窗设计,使得建筑表面在不同光线的折射下产生梦幻般的动态效果。1997年,这一作品荣获欧洲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奖,成为城市设计中的艺术精品。

2、该作品是城市设计中的艺术精品。它是简约的艺术,感情上崇尚宁少勿多的原则。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表现上,佩罗将木材、钢和金属网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在双层玻璃外墙上,他重复使用格子窗,使建筑表面在不同光线的折射下产生一种梦幻般富有动感的奇妙效果。

3、这座建筑的设计灵感源自自然界,特别是一个庞大的树的形象,其根部在地面上广泛延伸的构想。2007年,多米尼克·佩罗建筑事务所凭借这一独特设计理念,在国际竞赛中一举夺魁,赢得了设计大奖。同年10月,这座拥有32层楼高,达到133米的商业大厦正式揭开面纱,宣告落成。

4、创建多米尼克·佩罗事务所1992 柏林奥林匹克赛车场和游泳池设计的中标帮助他拓展了在德国的事务所2000 欧洲共同体法院扩建项目的中标使他在卢森堡开辟了第三个事务所2002 在巴塞罗那和美国的巴尔的摩开辟了两家事务所 作为一个多产的建筑师,每次的中标都离不开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