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城市设计案例分享(城市设计作品集案例)

2024-11-13

案例100例|四个经典滨水公园系列合集,不看亏大了!

1、案例一:大沙河生态长廊 AECOM设计团队以“记忆的触动”为主题,将乡土情感与水系紧密结合。该设计理念强调生态修复,通过建设连续的生态廊道和丰富的河岸景观步道,展现了河流与城市文化的交融,实现了生态与美学的完美融合。从2017年至2019年,这段长廊经过精心打造,已成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灵港湾。

2、绿道公园今年十一五期间河西区城市绿道示范段对外开放。河西区城市绿道示范段全长9公里,规划总面积132万平方米。城市绿道以“大绿骨架”和“慢性系统”为特征,构建了人文与景观相结合的城市生态绿色廊道,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新的场所。市内绿道河清澈见底,岸边绿意盎然,美不胜收。

干货|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案例解析!

设计团队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植被,不仅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还为访客提供了独特且私密的体验,将自然与度假体验完美结合。

深入探讨景观设计中的艺术与科学,植物配置无疑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能在空间中创造出独特而高雅的视觉体验。首先,对植物的深入了解至关重要,包括其习性、色彩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布局的考量。每一种花卉和植物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如同色彩的调色板,能够塑造出各种情绪氛围,如轻盈的活力或宁静的优雅。

美桐、英桐、法桐中,美桐是一球悬铃木,英桐是二球悬铃木,法桐是三球悬铃木,通过果实数量即可分辨。在乔木和灌木的对比中,元宝枫与五角枫的差异在于元宝枫叶掌裂深达基部,一年四季红色,而五角枫叶仅超过一半,秋季变红。红枫与鸡爪槭的区别在于红枫枝干红褐色,而鸡爪槭为绿色。

景观廊道设计案例|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三十六期

每个周,针尖景观分享的不仅仅是设计,更是对生态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让我们一同穿越时间与空间,领略这些卓越的案例:斯坦福市弥尔河公园(OLIN,2015 ASLA荣誉),生态与设计的完美融合,生物多样性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提升;黄浦江东岸开放空间(HASSELL,2017),如同城市的绿色纽带,连结起公共空间的脉络。

十个教科书级城市景观设计

1、阿姆斯特丹的Potgieterstraat街头公园,由Car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设计,原本的汽车通道被改造成儿童游乐场,设计师通过竖向地形为儿童打造出一个充满乐趣的游乐天地,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街头景观。

2、选择简洁大方的单品,如白色T恤、牛仔裤和小白鞋,这些基础款可以作为你穿搭的起点。通过保持色彩的一致性和设计的简约,可以轻松打造出干净利落的形象。 通过穿着不同长度和材质的衣物来创造层次感。例如,可以尝试搭配长款衬衫和短款夹克,或者穿着透视质感的衬衫内搭高领毛衣。

3、北京曾是世界上布局最完整、规划最科学、规模最大、建筑成就最高的国家首都。北京古城规划在西方建筑系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1949年在北京召开过一次关于北京城市规划的会议,当时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各部门领导和来自于苏联专家,针对北京城的发展规划,国内外专家都分别提出非常多的意见,可谓是百家争鸣。

4、《设计心理学系列》作者:唐纳德·A·诺曼 设计心理学方面的教科书级书籍,包括《日常的设计》、《与复杂共处》、《情感化设计》和《未来的额设计》,可以说是设计师的必读经典书籍。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楚怎么开水龙头,或者面对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足无措。

分享丨场地设计·案例分析

在工商银行总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体现在全封闭院落的设计之中,遵循着东方哲学的坐北朝南原则,彰显着沉稳与现代的交融。河南艺术中心的分区设计,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下沉广场与集中绿地相得益彰,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室外舞台设计为“花园小剧场”,旨在打破传统幼儿园舞台设计的限制,引入自然元素,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舞台周边设置泥土、草地、树木等元素,激发幼儿已有经验,促进社会性发展。舞台成为演讲、主持、戏剧表演的场所,增加活动趣味性,有助于语言把握。

分析了场地原始结构,装修建筑面积约为823平方米,柱体尺寸为500*500毫米,柱距尺寸为6600毫米。现场实测层高为82米,主梁底17米,次梁底34米,最低点为消防给水管道3米。空间方正,双面采光,带有小露台。

在设计领域,促进跨代共融成为探索的核心,特别是通过游乐空间的参与性设计。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设计空间,促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从概念到实际案例,本文将深入解析如何创建包容、自然且健康的跨代共融活动空间。代际接触空间(ICZ)概念旨在提供物理场所,让不同代人能见面、互动和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