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工作。提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措施,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提出能源消费控制目标、任务并组织实施。
转瓶培养生产方式的兽用细胞苗生产线、松脂初加工项目、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胶合板和细木工板生产线、珍稀植物和古树的根雕制造业、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不符合生态养殖要求的项目、破坏林地、湿地、草地的开发项目等。
以马鞍山市向山地区EOD项目为例,该项目为首批36个试点之一,旨在解决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问题,通过“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模式,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联动。项目总投资约87亿元,资本金占20%,主要通过政府出资、绿色发展基金和专项债等方式筹措。
国家主要支持的生态环保项目具体如下:根据《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创新生态环保投资运营机制 (三)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森林经营和采伐管理制度,开展森林科学经营。
为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顶层策划、要素统筹、银行授信与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发改委将举办高级研修班,邀请专家从全域综合整治/EOD生态修复/高标基本农田/土地痛点解决策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投融模式、盈利模式与隐形负债规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国家发改委已备案7个涉及林业的CCER项目方法学,包括碳汇造林、森林经营碳汇、竹子造林碳汇、竹林经营碳汇、可持续草地管理、废弃农作物秸秆替代木材生产人造板项目减排以及小规模非煤矿区生态修复项目方法学。申请林业碳汇项目需满足特定条件,如碳汇造林项目需为2005年后的无林地,且不炼山造林等。
1、国内矿山修复如寻乌县废弃矿山,采用“生态+”模式,实现了山水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绿金湖项目则通过PPP模式,治理沉陷区并打造城市中央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上海天马山世茂深坑酒店则利用废弃地,创新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辰山植物园和东湖风景区则通过生态修复,将废弃采石场变为生态游览胜地。
2、国外案例中,加拿大、罗马尼亚和美国等地的废弃矿山都通过保留原有地貌、创新修复方案,如美国密歇根州的高尔夫球场通过整合废弃工厂资源,转变为休闲娱乐区。法国的代斯内娱乐基地则通过创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恢复了自然生态平衡。
3、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将破碎的矿山地带重塑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寻乌县为例,其废弃矿山采用“生态+光伏”等创新模式,实施“三同治”策略,即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并举,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共生,打造了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转型案例。
4、古浪八步沙林场,通过荒漠化防治,实现了生态恢复与生态产业的协同发展。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锡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恢复了草原生态系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通过生态修复,实现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
5、首先,覆土绿化如同为裸露的山体穿上绿袍,成本低廉,但局限于缓坡,是初级的修复手段。接着,挡墙蓄坡绿化采用挡土结构,让土壤得以留存,适用于开凿平台的绿化,但维护成本相对较高。钻孔绿化则包括大孔植藤与燕巢法,前者深入土壤,后者巧妙地利用孔洞结构,为陡峭的岩面增添绿色。
1、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于2021年正式启动,个人和团体、政府以及企业和组织可以共同参与全球运动,制止、减缓和逆转生态系统退化,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1 这一倡议的全球使命是恢复数十亿公顷的生态系统,涵盖从森林到农田,从山峰到深海的各种生态系统。
2、各类灾害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加剧了贫困并引发冲突。基于此,由中国倡议发起并在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内陆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高级代表处的支持和参与下,由主权国家共同创建了全球性国际组织——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
3、国际红十字会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国际红十字会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在全球大约80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员工总数超过12,000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使命是保护全世界儿童的权利。
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成立于1973年1月,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协调全球环境保护活动的机构。UNEP通过其环境理事会、秘书处和环境基金,推动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行动。自成立以来,UNEP引领了多项环境保护倡议,每年颁发“全球500佳”奖项,并在“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期间组织活动。
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治沙止漠,筑起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了从荒漠到绿洲的转变。华北河湖生态补水工程,恢复了区域水资源,改善了生态系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上海青西郊野公园生态修复项目,打造了城市“绿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2005年,为寻找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控制沙尘源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庄),进行退化生态恢复试验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该嘎查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内,这个村有72户,人口310人,土地16万亩,属典型的浑善达克沙地。
长汀的生态修复实践,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环境立法、环境治理制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方面,中国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被选为全球15个精品案例之一。
曾经黄沙遮天的荒芜沙地,摇身一变百万亩林海,这是中国沙漠变绿洲的另一大奇迹。“死亡之海”库布齐沙漠。黄沙漫漫、寸草不生,这是对曾经的库布齐沙漠最形象的评语。也正是这样的一片沙漠,在历经30多年的改造和修复后,沙漠区域的治理面积达到惊人的6000多平方公里。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本文选取其中3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报道。“水中杀手”鳄雀鳝 鳄雀鳝是北美洲特有的淡水巨型食肉鱼,对生态具有极强破坏性。随着鳄雀鳝在自然水域的出现,如何规范互联网动物运输行业成为重要议题。
河流生态修复建设从小型河流起步,发展到以单个物种恢复为标志的大型河流生态修复,典型的成功案例是1987年启动的莱茵河《鲑鱼-2000计划》。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山区,由融雪和冰川汇流,流经奥地利、德国、法国和卢森堡几个发达工业国家,进入荷兰的三角洲地区后分为几个支流汇入北海。